来源投资界 王菲 刘全,原文链接:https://news.pedaily.cn/201905/442915.shtml
投资界策划——《解码LP》2019年,堪称VC/PE的生死之年。投资界推出《解码LP》策划,密切关注募资市场的最新动态。
被寄予厚望的险资“活水”,迟迟还没到来。
看着希望一点一点消逝,中小基金难掩失落。一家深圳VC机构的创始合伙人,管理着数十亿的资金,自春节以来跑了好几趟上海,每次都拜访几家险资公司,但出资这个事情还没有一点眉目。
“年初跟同行进行交流,大家开始对险资抱有一些希望,所以公司在规划新基金的时候,想着尝试寻求险资LP的合作。”该机构IR坦言,“通过这几个月的接触,处处碰壁,感觉险资的钱太难拿了”。
其实,聊起与险资LP打交道的经历,IR们似乎有满腹苦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险资开放股权投资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但感觉门槛也越来越高,我们的基金原本都谈好了,至今还是没有拿到钱。”一位来自上海VC机构的IR无奈地表示。
多位IR向投资界(ID:pedaily2012)透露,目前险资在注册资本金、管理资产余额等硬性门槛方面要求更加严格,甚至部分险资会要求签订兜底协议,大部分中小GP被排斥在外。显然,VC/PE机构还没能迎来险资的“春天”。
现实打破GP幻想:
目前险资LP,可望不可及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险资进入股权投资行业的利好政策接连不断,一度令VC/PE振奋。
然后几个月过去了,当创投机构真正去接触险资公司,才发现情况并未如想象那般乐观。正如IR们所言,在募资寒冬下,股权投资并没有如约迎来险资的驰援。
而众多创投机构错失险资的原因是,卡在了在管资产规模30亿这一关上。“原本我们母公司和各地子公司的在管资产规模超过30亿,但后来保险公司要求不能计入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我们就不达标了。”一位IR说。
事实上,很多GP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这一问题源于中国银保监会在2018年10月26日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股权办法》)一文,该文是对此前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并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股权办法》中提到,险资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机构应该符合十项条件,其中两项分别是注册资本或者认缴资本不低于1亿元、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30亿元(中国境内以人民币计价的实际到账资金和形成的资产)。
但是,《股权办法》并没有明确“管理资产余额”的统计标准,这让保险机构在投资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大家很疑惑,这是仅能统计私募基金管理人名下登记(以基金业协会备案为准)的私募投资基金,还是可以包括该私募基金管理人实际控制的其他主体名下所管理的资产余额的合计呢?”
此前,保险公司普遍是把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极其子公司的管理资产余额全部计算在内。值得一提的是,美元基金也被明确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双GP基金同样不符合险资投资标准。如此以来,中小型GP找到险资LP的希望就愈加渺茫了。
坐办公室等着GP上门,大GP好难选
跟GP相比,保险资管投资人最为忧虑的是缺乏市场化的投资能力。
选大不选小,是险资在选择GP时采取的的一个普遍法则。 “保险公司在选择GP时,往往会选择行业排名前二十的GP。”之前,一位小型GP投资人谈到几次谋求和险资合作而无果时曾表示。
王强之前在投资机构做投资经理,后来进入到保险资管公司做股权投资。这段职业转变,影响了他最初的心态——简单地说,感觉自己“地位发生了变化”。从以前满世界找项目到现在坐在办公室就有人来谈合作,他说做投资轻松了很多。不过,王强说因为做过GP,所以理解GP的苦。
对于险资而言,最大的痛苦是如何优中选优。“清科排名前二十的机构,比如红杉、IDG哪个不是优秀的GP,但是我们能选的只有那么几家,该怎么选,这是个大难题。”王强说。
其实,小型GP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王强直言,他们在选择GP时会坚持三种逻辑:一种是关系型,如果这个机构资源背景深厚,可以投;一种是综合型,比如很多大型机构覆盖面非常广,基金业绩也比较好;第三种是专业型,在某一特定领域非常专注,比如医疗类基金。
不过,出于对当期收益的要求,这决定了险资对投资小型GP会更加谨慎。靳海涛曾表示:“一般的创投基金难以满足保险资金对当期收益考核的要求,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IRR基本要保证在15%以上”
17万亿保险资金何去何从?
在险资的资产配置中,股权投资一直出于“边缘”的角色,占比非常低。近年来,保费规模在不断膨胀,保险资金投资余额也持续增长,从2004年的0.57万亿元增至2017年底额16.41万亿元,累计增幅超29倍。
其中,大部分险资都投向了股票、债券市场。国内某大型保险公司资产规模达13000亿,其中投资股权的资金不到300亿。不过,随着险资盘子变大,保险资金参与另类投资的比例有所提升,从2014年的23.76%提高到2018年8月的38.62%。
从监管高层到保险行业人士,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险资加大股权投资的力度。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段国圣曾表示,保险资金,应该在整个社会的股权投资和项目投资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应该发挥保险资金在长期股权投资和效应投资中间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充当资本,因为我们的资金很长,特别是寿险资金。” 段国圣说。期限长、资金规模大、议价能力强,是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的三大明显优势。
受2018年国内资本市场整体震荡下行的影响,五大上市险企权益投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整体投资收益承压。在此背景下,险资借助股权投资实现收益稳定的必要性更加突出。
“我们所投项目的IRR基本要保证在15%以上。”一位保险公司负责医疗领域直投的股权投资经理表示,“其他大类资产配置回报也在6%到8%左右,险资做股权投资一方面求稳,但也要追求更高的回报。”
推动险资进入股权投资市场的风向越来越明显。2019年1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下发文件,简化了保险机构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的审批流程,从即日起,保险资管类机构发起设立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保险资管协会)办理注册工作。
而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也曾撰文表示,要真正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促进“双创”发展,就必须逐步用“长钱”替换“短钱”,力争使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50%,而方法之一就是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扩大保险资金等进入创业投资的比例。
只是,险资何时才能常态化进入VC/PE行业呢?
(文中王强为化名)